close

有一位禪師很有名氣,有一位書生不服氣,於是他就前去拜訪禪師,想要考考他。

書生見了禪師之後就問了一個問題:“師父,緣何團團轉?”

禪師一笑,回答了一句:“只因繩未斷。”

這位書生非常詫異:“這個大師怎麼知道我想問的是什麼?難道他有神通?”

原來,書生在路上看見一頭牛被拴在大樹上,牛想要掙脫繩索,只是徒勞地在樹下轉圈,越轉繫得越緊。書生心有所惑,就想拿這件事情來考考這位師父,沒想到禪師一語就道破了他的因由。於是書生就想:“是不是這個禪師有功能?”

禪師哈哈大笑,說:“老衲哪有什麼神通?只不過你問的是‘事’,而老衲答的是‘理’罷了。”所以叫“事理”。

禪師又說道:“世間的人被五欲六塵所束縛,為名為利所牽累,所以這些繩索沒斷,也只能在輪迴中團團轉。”

72167665_2452125704900571_2006139946485678080_o.jpg

 

學佛人要懂得,一個能夠寧靜的人可以沉澱生活中紛雜的浮躁。你去看,一個動不動就跳、動不動就鬧的人,這種人就是心裡非常沒有定性,非常定不住,淺薄草率,那是人的劣根性。所以,心靜可以避免煩躁和魯莽,我們要將心常處在靜中,才能遠離榮辱得失。

佛家的清淨乃是一種高尚氣質,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充滿內涵的包容。心安理得、沉默從容往往要比人間的氣急敗壞、聲嘶力竭更顯得有涵養和理智。我們要參悟佛法的智慧,不要動不動就跳,不要動不動就鬧,不要輕易地起心動念,這樣你才能達到境轉而心不轉、隨緣自得的境界。

人生何必貪瞋痴,人間名利誰能知;此心常在禪定中,紅塵解脫賽仙翁。

我們現代人言行不一,在五欲六塵當中妄想顛倒。

現在的人砍樹造紙,但是在紙上卻寫著“愛護森林”;

他們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在卡拉OK裡卻唱著“父親,你辛苦了”;

他們每天活在欲望當中,什麼都想要,但是嘴巴上卻說“我無所謂,我不要”;

很多年輕女孩子每天和很多男孩子在曖昧,卻說著“世界上沒有一個好男人”;

很多人把辛苦掙來的錢換成了菸,再燒了,換成了酒,喝了又吐出來,還說“錢難掙”;

有的朋友在你困難的時候借錢給你,朋友需要錢的時候,需要你還錢的時候,你卻說“他不夠朋友”。

學佛人要學會乾淨,乾淨是人最大的福氣,乾淨我們就不會去貪,所以,學佛人一切都應該是乾淨的,無論是你的面容、衣服,還是你的心靈、思維,乾淨看似容易,做起來很難,看似沒有用,卻能影響你的一生。人要乾淨,思維才會乾淨。我們廣結善緣的人,是因為你乾淨了,大家才會跟你交朋友。貪、瞋、痴、慢、疑多的人,沒有一個人會喜歡的。所以,乾淨能夠廣結善緣,能夠廣結善緣的人就會有了團圓。

有時候人管住私心一閃念,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做人都要全心全意,幫助別人全心全意,解脫自己也是全心全意,拜佛也是全心全意,所以做人、學佛都要全心全意。一個能夠為眾生付出的人,一個能夠成功的人,都是全心全意,所以有一句話說“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我們人在做,天在看,菩薩都知道。經常懺悔,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想想看,一個永遠有道理、永遠不肯說自己錯的人,沒有一個人會喜歡他,只有經常承認自己的錯誤,經常懺悔,越有本事的人越要謙虛。要有慈悲心,你才能接上觀世音菩薩的氣場。

人要學會克制,我們人的一生成功與否,其實就是靠自己的毅力。時時刻刻地防止自己種因,經常想到只要一個念頭就能讓自己輪迴,就不會再去種因了。要懂得不種因,那就會怕果。

要知道,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為什麼?因為人總是先去做了,然後有果報來的時候,他才害怕。有很多人就是先做,沒感覺什麼不好,然後果報到了他才害怕。而菩薩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已經想到這會有什麼後果,所以菩薩是畏因的。

日本有一個著名作家叫川端康成,有一年,他家隔壁搬來了一個年輕人。

有一次,川端康成發現這個年輕人竟然順手將別人放在樓外面的一個花盆抱了回家,川端康成由此斷定這個年輕人的品行不佳。

有一天中午,這個年輕人敲開了川端康成的家門,要向他借5000塊日幣。川端康成明白,借出的錢一定是有去無還,可如果不借給他錢會得罪對方,不知道年輕人會怎麼樣,他只好拿錢給了對方。

年輕人接過錢之後說:“謝謝,我很快就會把錢還給你的。”

沒想到當天晚上,川端康成聽到動靜,發現年輕人把那個花盆放回到之前的地方。第二天一早,年輕人就把錢還給了川端康成。不過就算如此,川端康成也沒有改變對這個年輕人的看法。

過了幾天,當川端康成看電視的時候,他看到了一則新聞,那個年輕人被火燒傷了,正躺在醫院裡。記者去採訪報導,就問這個年輕人的情況,年輕人說:“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被社會遺棄的人,我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幫助,於是我就向鄰居借錢,我沒有想到,他居然會借給我,我得到了他人的幫助,所以我也想去幫助別人。那天晚上,我發現一家商店著火之後,我想也沒想,就衝進去幫助救人。雖然我受傷了,但是孩子被我救出來了,安然無恙,我很開心。”

看到這裡,川端康成心裡五味雜陳,他為自己對年輕人的誤會感到愧疚。

我們有時候看人不要把人看扁了,每個人都有缺點、有優點。孔老夫子講過一句話,什麼事情都要中庸之道。一個有缺點的人,他一定會有優點;有優點的人,他一定會有缺點。所以,我們做事情不要急於下定論。

學佛人要想客觀、公正地去分析一個人,就必須沒有雜念,不要帶有色眼鏡,只有這樣,你才能避免那些誤會和執著,你才能創造菩薩的慈悲精神。

arrow
arrow

    Kshanti可善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