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個學僧到法堂去請示禪師,他說:“禪師,我常常打坐,時時念經,早起早睡,心無雜念,自認為在您的座下沒有一個人比我更用功了,為什麼我無法開悟呢?”

禪師拿了一個葫蘆、一把粗鹽交給學僧,說道:“你去將葫蘆裝滿水,再把鹽倒進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會開悟了。”

學僧拿起葫蘆,遵示照辦,過了沒多久,跑回來說:“師父,葫蘆口太小,我把鹽塊裝進去,它不化;伸進筷子又攪不動,我還是無法開悟。”

禪師拿起葫蘆倒掉了一些水,搖了幾下,鹽塊就很快地溶化了。

他慈祥地說:“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裝滿水的葫蘆,搖不動,攪不得,如何化鹽,又如何開悟?”

這個學僧說:“難道不用功就可以開悟嗎?”

禪師說:“修行如彈琴,弦太緊會繃斷,弦太鬆彈不出聲音,所以學佛人中道、平常心是悟道之本。”

我們做人也是這樣,一張一弛,文武之道,陰陽調和,中庸經典。給自己留一點空間,給自己的心中留一點寂靜,這就是佛法上經常講的,要給自己一些閉關。也就是說,多多地關注自己心靈的健康,這就是悟道之人。一邊學一邊悟,一邊悟道一邊學,這樣你才能開悟,才能學成。

74525023_2470345673078574_5359760654423031808_o.jpg

中華傳統文化講,給人留有餘地,自己守良心,你就會學會守住良心,約束自己。

與人相處,多留給別人一點空間,就是給自己留有迴旋的餘地。很多人講話講得太死了,還有很多人做事情做得太絕了,所以才沒有給自己留有空間。

學佛人要懂得良心和餘地永遠是不嫌多的,多給別人一點良心,多給別人留一些餘地,這兩樣就是我們學佛人的精神基礎。

從早上起就大雨滂沱,寺廟外的路邊有幾個賣小吃的小販一直沒有生意。

快到中午的時候,賣燒烤的大概是餓了,就吃了一塊自己烤的餅。他已經烤好了一大疊,反正也賣不出去,就自己吃了。

賣西瓜的坐在那裡無聊,也敲開了一個西瓜來吃。

賣辣香乾的開始吃辣香干,賣楊梅的只能吃自己的酸楊梅。

雨一直在下著,四個小販一直在這麼吃著。賣楊梅的吃得牙都酸了,賣辣香乾的吃得辣死了,賣烤餅的吃得渴得不得了,賣西瓜的吃得肚皮都脹死了。

這時候,從雨中慢慢走過來一個年輕的小和尚,他從四個小販手中買了四樣東西,坐在附近的亭子裡。四個小販看到小和尚有香的、有辣的、有酸的、有甜的,一番津津有味的樣子,看上去味道好極了,這四個人都流下了口水。

突然從寺院裡傳來了呵斥聲:“慧生,你師弟到哪裡去了?”

有一個長者的聲音:“回稟師父,剛才慧生師弟看見門外幾個小販,說是教化他們去了。”

小和尚有意留很多食物在亭子,自己起身離開。四個小販已經互相吃著對方手裡的東西,那樣甜美的味道,讓他們感到很開心。這個時候小和尚卻在藏經閣開始打坐了。

這個故事就是告訴大家,生活的智慧就是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幫助,如果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個世界將失去很多的愛。人們活在自私的意識當中,只會讓自己在自閉、憂鬱和恐懼中度過餘生。

在人間,很多人覺得自己為什麼不能成功,於是拼命地去追、拼命地去求,那是一種賭博的人生心態,他永遠不能獲得解脫。

學佛人要把人間看成是鍛鍊自己心智,積福積德的地方,要把人間看成是累積功德的旅遊點,旅遊結束之後,一切名利得失均會失去。舉個簡單例子,就像我們住在旅館一樣,你來到旅館,不能說房間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我這裡買一個冰箱,房間裡要放盆花,再添幾個家具,因為過不了幾天,你就要離開了。

我們來到人間也是這樣的,在人間不停地追求,我要這個,我要那個,我什麼都要,當你把人間全部配置好的時候,你可能就要離開人間了。所以,我們在人間要想得開,想得穿。人間是我們的一個旅店,這是我們的一個旅途,很快就會過去。想想我們年輕的時候,多少苦和難,現在想起來都像過眼雲煙一樣,一會兒工夫就沒有了。

看誰都可愛,你的心態就會很可愛,你看別人順眼,你的菩提心就會生長,你就會擁有菩薩的愛;看別人都討厭,你的人格一定很討厭。

人生不可得,無常就是煩惱的根。如果把煩惱帶入明天,你一定不會明心見性。只有徹底地去除煩惱,每天快快樂樂、開開心心地過日子,才能真正地解脫自己心靈的憂傷。

佛法講的是智慧和慈悲,用智慧和慈悲去面對人間所有的一切,你會發現你的生活空間豁然開朗。

arrow
arrow

    Kshanti可善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